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铁壁合围 (第1/2页)
第五十五章 铁壁合围 诏书! 历代王朝诏敕文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用于重大典礼(如建国号、皇帝即位、改元、立后、建储等);重大政治兴革(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政策、措施出台);重大征伐;重大诛罚;重要对外文书等途;而且诏书上的内容都需要布告全国“咸使闻知”者。 康熙决定以诏书的形式将永不加赋的命令颁布出去,说明,他是要将这做为一条国策定立下来。 也就是说,他的后世子孙,如果不想承担不孝的名头,就必须永远遵守这一条。 文武百官对此都表示反对! 没错,确实是集体反对。如果不能加赋,那么,日后国家出了事情,要用钱粮了,偏偏国库又缺钱,怎么办? 可是,康熙对此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坚持,这条命令,终于还是确定下来了。 并且,很快就公布了出去。 之后,康熙又跟百官商讨了一些其他的相关事宜,决定在三天之后,于五凤楼阅军,出兵征讨葛尔丹。 ****** 康熙三十二年九月,秋风初起。 京城午门之外,肃立着五万名铁甲精兵,艳阳高照之下,一动不动! 在这五万精兵所组成的五个巨大方阵外围,是不可计数的京城百姓!大赦天下,接着就是永不加赋,连续的狂喜已经让这些百姓在心灵的最深处把康熙捧上了“圣君”的位置,直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比肩了。这么一位“圣明”的皇帝要出征葛尔丹那不服王化的叛贼,身受圣恩的他们当然要拖家带口来看一看,为这位圣君壮壮声威。 午门一侧,年仅十几岁的皇太子胤礽也顶着高高的太阳老老实实的站着,在他身后,是负责留守京师的张廷玉和佟国维,而在这两位上书房大臣身后,就是所有留京的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 所有人,都在恭候着康熙。 … 午时一到,钟鼓齐鸣,礼袍轰响! 旌旗招展之后,羽林军列成方队从午门内威风而出… 康熙就要出来了! 五万铁甲将士首先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喊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子跪倒在地,他身后的所有官员跪倒在地,所以百姓跪倒在地… 康熙身穿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大红披风,骑着一匹高大神骏的白马从午门内缓缓而出,在他身后,是紧紧跟随着的侍卫统领武丹,武丹之后,是随军出征的大阿哥胤禷,再之后,是身着戎装,腰佩宝剑,奉命随军出征的索额图和高士奇两大宰相,而在这两人身后,是随军的满汉大臣,索额图身后是满,高士奇身后是汉,泾渭分明。 下马,登上五凤楼,康熙面对楼下的官军百姓,募地抽出宝剑,直指苍穹“将士们,我大清的臣民们,葛尔丹贼子吞并蒙古,南侵中原,妄图毁我华夏社稷,害我黎民百姓,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剿灭逆贼,复我一统!” 五万精兵训练有素,康熙话音刚落,山呼之声便已震憾全场。 “说得好!剿灭逆贼,复我一统,我华夏大地,容不得他葛尔丹猖狂。今日,朕就带大军出征,此战,不灭葛尔丹,朕誓不还朝!” “不灭逆贼,誓不还朝!” … 明黄的龙旗缓缓升起,五万将士都分到了一个盛满了御酒的大海碗,皇太子胤礽也端着一杯酒跪倒在康熙面前“儿臣愿皇阿玛满饮此杯,祝大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好,胤礽,你这杯酒朕喝了!你留守京师,责任重大,凡事要好生在意,不可任性,若有重大事件难以取决,可命人快马送至我大营之中,还有,要记得读书,知道了吗?” “请皇阿玛放心,儿臣定然不负皇阿玛之命!” “嗯!”康熙接过酒杯,面向楼下一饮而尽,接着,五万将士也同时将酒一干而尽。 “对了,高士奇…”康熙注视着下面的将士将五万个大海碗砸了个稀八烂,突然又朝高士奇叫了一声。 “皇上有何吩吩?” “明珠有罪之身,今日没来参加阅军之礼,你去传旨,让他随军出征!” “呃?…是,臣马上就去!” 康熙怎么突然想到了明珠?文武百官一时都没想明白,可是,高士奇却心里门清儿。明珠是大阿哥的舅舅,一直想为大阿哥谋取储君之位,虽然已经罢官,可是在朝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慧妃祈福事件之后,影响力更是有所回升;而留守的佟国维又跟索额图是对头,若是两人趁康熙不在的时候联合起来对太子不利,那太子可就有的受了,说不定真的会犯什么大错,让人抓到把柄也不一定,所以,康熙把手段极高的明珠带走了,佟国维就很难乱来了,毕竟,在京师说话算话的还是太子。 想不到在这个时候康熙还惦记着太子党与阿哥党的争斗,高士奇暗暗对康熙的帝王心术感到一了心冷,原本有些淡忘的疾流勇退之心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