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二大骗局 (第2/3页)
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上古流传下来的风水与墓葬的密法,而曹cao作为一代枭雄,自然认为这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全都荒诞不经,不过是邪教用来愚弄百姓的诈术而已。然而事后他又仔细一想,却想到足以利用这种诈术来欺骗世人,以维持自己和后代们的霸业。特别是对那些有能力争霸天下的世家,豪族们来说,可以骗得他们一代接一代人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去营造墓室,收集陪葬品,完全寄托于死后那所谓“永恒的荣华富贵”也就没有能力以及心思再有起兵割据,成为天下动乱的诱因了。并且还可以同样用来蒙骗那些跟随曹cao打江山的文臣武将们,让这些人找到死后的精神寄托,从而能一直忠心为曹cao及其后人卖命,蹈死不悔。正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曹cao开始让管辂等一批方士大力推广墓葬风水之术,以实行这个惊天的大骗局…” 张许成功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墙上的文字中,因为这段铭文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 后人奉如圭臬的风水墓葬术,竟然只是当初曹cao所布下的骗局?难道说这两千年来那么多风水大师,能臣名士,最终都被那个小名叫阿瞒的男人瞒了过去,在身死后却不得不落入这个男人所设计的局中? 如果墙上的铭文全是真的话,就难怪曹cao的这座衣冠冢会座落在最凶险的地方,也难怪他的墓中会有百鬼招魂、七星祈命、九鼎烹身和阴阳双镜这样的凶咒,归根到底他根本不相信这个,很有可能这些凶咒,魔阵根本就是他编造出的谎言! “我靠,曹cao真不愧是曹cao!”胡海听得津津有味,他咋咋呼呼地喊了起来:“我就喜欢这样的,要算计,那就把全天下人都算计进去!不光如此,还要把从古到今的那些个大名人,大财主,大军阀都給一并算计啦。” “你喜欢才怪,满脑子都是肌rou的家伙。”孟楼在心中暗骂了他一句,不过,转念一想,这种行为倒是挺符合演义中曹cao“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行事风格的。 “别再夸曹cao了!如果墙上文字真是曹cao所留,那么…我们不就白来了一趟吗?”阎世铭瞠目结舌了好一会儿:“我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是空欢喜一场?” “那也未必,虽然曹cao很可能并未葬在这里,但你看看这周围的器皿,随便搬两件回去也是价值连城的了。”酒井贪婪地看着周围的器皿,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石椁:“如果椁中不空的话,我们更是会满载而归的!” 他们窃窃私语如何不空手而回的时候,孟楼与张许仍在看着那段文字,再往后看,却发现上面又提到了方士左慈。在孟楼印象中,这人在作为正史的《后汉书》与《三国志》中都有记载,倒不象南华老仙那样是小说家杜撰的人物。铭文中详细讲到左慈善于炼丹和幻术,是先秦时代修道的方士们的传人,当年就是他把金匮六壬盘献给了曹cao;曹cao再将之交给管辂,他也极力向曹cao推销方士们的风水玄学之说,曹cao却很不以为然,在铭文里称他“每大言以哗众”但左慈炼丹所炼出的一些东西却“颇堪所用”只可惜数量极为稀少,比如说涂在金属之上使之不至锈损的油漆、令人发狂的毒水,机关重重的迷魂阵等等,这些东西由于制作艰难,数量极为稀少,所以在曹cao看来对于治国发展和争霸天下没有什么帮助,却正好当做道具,放在墓中做为致命的机关,再辅以各种诡异传说,以从侧面来推广风水墓葬术的骗局,好让天下人能更加安心地大肆建造墓室,并且把财宝带入其中,而不怕被外人来取走… “原来陈香姬墓中那些让人疯狂而死的尸液竟然是左慈炼丹的附带产品。”看完这一段后孟楼恍然大悟:“难怪检查不出是什么病毒了,很有可能就是某种在古代才存在的神经毒素!” “还有这地宫里的机关,虽然年代这么久了,仍然在运转!”张许接口说道。 “你们这样说的话,我可以理解成――左慈这群古代的方士在炼丹修仙时顺带发明出了不少“高科技”产品,而曹cao老爷子又把这些“高科技”給放在了墓里吓人,或者是举办了一个长达两千年的“高科技产品展示会”以夸耀自己的业绩?”胡海在那边挠头叫道。 “嘿嘿,古代的高科技么?可是害得我们好苦啊。”孟楼喃喃自语。 张许却咬咬嘴唇:“其实你们说曹cao用风水墓葬术骗了世人千百年,也不是完全对的。因为在之后那么多年里,有那么多的聪明才智之士都在不断的給这门学问添入很多新的注解和各个时代所特有的新的内容,这才成为了今天我们中国人所认知的“风水墓葬术”如果说这只是一场骗局的话,还不如说这就是自古及今的无数代人共同用智谋和血汗编造的一个梦吧…嘶,到底是好梦还是恶梦呢。” 孟楼,胡海听张许如是说,都默然无语,三人各怀心事,继续看接下去的铭文。 “能入深入此间墓室者,必为有非常手段之非常人也。” 孟楼看到此处,笑着对大家说,看来曹cao是在夸奖咱们呢。 “然以子之能,不思上报社稷,下拯黎庶,扫定宇内,芳泽百世,而行此鼠盗之事。劳苦钻营,翻山掘土,以动亡者之器物,泻先祖之灵骸,则尚不知自悲,大缪矣。” 几人看到此处,都不禁脸上发烧,露出惭愧的神色。心想曹cao做为摸金盗墓的祖师爷之一,竟然早就预料到无论把自己的墓隐藏的多好,在里面布置多少的机关暗算,到最终却也逃不了被后人盗掘的结局… 那壁上的铭文接下去写道“老夫曹瞒,虽曾设”摸金校尉“等职,遣人盗发墓丘,盖因其时天下板荡,欲救黎庶无门,不得已而为之矣。及至暮岁,对此常怀愧疚之心,亦深知人生朝露,来去乘风,既今日盗掘他人之丘,殊不料孤死之后残躯于墓中终为何人,何时所辱?念及此,遂遗命将孤之尸身深埋于战乱丧没者之万人荒冢中,素衣草席,不殉他物。想此万人冢中枯骨,皆黄巾,董卓之乱时疫没者,向时老夫实无能哉,不及拯其于倒悬,坐看丧乱,白骨盈野,方才定志奚招摸金发丘之众,筹措资费,以整军阵,尔再建太平!老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