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节 (第1/4页)
第五节 5 梁曼诚是在云南知青的聚会上听说天华成了“杀人嫌疑犯”的。 这一天的知青聚会,他本不想去。这些年来,也不知是怎么搞的,平时不怎么联系的知识青年们,经常联系起来了。搞搞小聚会,先是同一农场的,后来是同一公社、同一大队、同一知青点上的,喝喝茶、聚个餐,有时候还搞联欢,相约着一同出去旅游。 再后来,事情越弄越多,有人要组织自费游,重返第二故乡,重返红土地,重返黑土地什么的,好像当年插队落户的那块土地上,真有什么牵挂似的。又有人要编什么书,说是黑龙江知青已经编了书,书名还挺有个性色彩的,叫什么《那山,那水,那圪达》。跟着,江西知青、内蒙知青、安徽知青都在紧锣密鼓地编书。云南知青也不甘示弱,在几个热心人的张罗之下,西双版纳东风农场的知青,先编出了一本《勐龙印记》。那是一本摄影集,把当年那些黑白照片,那些使用过的东西,茶杯啊、决心书、保证书啊、草帽、书包啊,还有宣传画什么的,统通拍下来,编在一本影集里,还附了一些说明文字。大家就说这很有历史价值,值得保存下来。梁曼诚在参与编写的沈若尘那里见过一本,翻了翻。他怀疑这本印得不多的摄影集的价值,说穿了,无非是他们这些当年的知青看着这些东西,才会觉得有点价值,拿在其他人手里,比如说云云他们这一代小青年手里,他们连翻也不会去翻的。要说对于西双版纳有啥子牵挂,他梁曼诚倒是真有牵挂的。他牵挂的是思凡的mama、他的前妻罗秀竹。不晓得是年岁大了,还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内心深处总有着那份挥之不去的歉疚,时不时地他会想起罗秀竹的音容相貌,想起她淡淡的眉毛一舒一展的情形,甚至于唯独她身上才会有的那份清新温馨的气息。难受的是,他只能把这一份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无法对人言说。他不可能对妻子凌杉杉讲,他也不可能对女儿云云讲,他更不可能对思凡说。要一说,不是逗起思凡对他的怨气? 现在,编《勐龙印记》的那些人,又挑头要编写一本西双版纳知青生活纪实的书,连名字都想好了,叫啥子《勐龙记忆》。梁曼诚从沈若尘那里听说这件事,仍然感觉淡淡的。其一,大勐龙坝子当年聚集着的主要是农场知青,而梁曼诚和沈若尘他们都是插队知青,和他们的体会不一样。其二,当年那些往事,真值得写下来吗? 不喜欢动笔的梁曼诚始终是怀疑的。故而沈若尘一跟他打电话,他回答得模棱两可的,说他有空就去。换一句话说,如果那一天他没去,那就是他没空。但他最终还是去了,主要是他太空,空得都发闲了,五十出头的人,身体好好的,一天到黑找不到事情做。只因他下岗了。 下岗以后又没找着活干。 他那家电影院在九十年代中期说要拆了重建,建成一个时尚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具有超前标志性的艺术圣殿,一百年都不会落伍。资金嘛,已经找好了一位台商,由他全额投资。这家电影院在上海滩是二十世纪最早的几家电影院之一,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是那个台商和由他聘来的国际设计大师一再保证,重建的电影院绝对是国内超前、国际一流的精品,才被有关部门批准拆除的。拆除之前,电影院还为此特地举行了一个仪式,放映了与世纪同行的电影院最后一部电影,报纸上登出,这场电影二指宽的那张票子,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那些热心的影迷出高价都买不到。电影界尚健在的几位明星,孙道临、张瑞芳、秦怡、仲星火和一帮上海文艺界的名流,都来参加仪式,观看了这所谓的最后一场电影。还在那张巨形海报上签下了他们的大名。 在定向爆破拆除电影院的那天早晨,梁曼诚亲眼看见,一位颤颤巍巍的白发老人,在两三位小辈的搀扶之下,来到电影院大门前,举起发抖的双手,嘴里念念叨叨:“把我也一起炸死罢,把我也一起…” 人们说,他就是这家老电影院建筑的设计师。在人们不断地保证新电影院落成的时候,一定让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不断地说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好话的劝慰之下,老人才退了回去。 电影院在现代化的爆破技术中几分钟内就化为一片废墟。 电影院的七十几位职工按预先说定的拿一份基本生活费暂时下岗回家,待三年之后重新回归原先的岗位。 梁曼诚算是有福气的,他的能干,他的聪明才智在电影院是出了名的,故而领导决定他和另外五名工作人员作为未来建筑工地的监理留用,工资、奖金按原有水平支取。 可这样的好事在他身上也不过延续了一年。这一年中,废墟上的建筑垃圾清理走了,变成了一块平顺的工地。如今八九年过去了,这地方还是一块摊晒着的平地。只是为了好看,用画着风景的隔离板遮挡住行人的视线。大言不惭的台商用另一笔生意巨亏、资金周转不灵的理由溜之大吉。七十几名电影院职工,始终处于待业状态。 梁曼诚呢,拿着一份基本生活费,时不时地找些活干。这些年里,他当过厨房设备推销员,干过物业保安,工地上的临时监理,绿化保洁员,甚至还给机关值过夜班。有一份活干,多一点收入,日子消磨得快一些。而更多的时候,他找不到活干。五十朝上的年龄了,找什么样的活,人家都会用一种挑剔、嫌弃的目光瞅着你。瞅得梁曼诚心头极不舒服。这些日子,他又闲下来了,连一份夜间帮人家值班的活都保不住,整天待在家里,那滋味真不好受。恰好沈若尘昨晚上又来了一个电话,劝他说,去玩玩吧,和当年那些知青伙伴们见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