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64章左右手的战争中 (第2/2页)
里一段时间。 董千里估计也是看穿了林宥伦的打算,所以才主动揽下了这次采访林宥伦的任务,实际上也是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准备退休的意图。 “董老这是何苦?” 林宥伦叹了一口气,抬手请董千里到一旁的沙发上坐。 “毕竟岁月不饶人,而且我一直占着这个位置,下面人也会有意见。”董千里言辞恳切,看得出他这番是真的下决心要退休了。 林宥伦从林智玲手里接过茶杯,亲自送到董千里手上。 “董老何必妄自菲薄,这些年《明报》有你坐镇,我才可以高枕无忧,要是换作是别人,说实话我真的有些不放心。” 林宥伦话里挽留的意思很明显,只不过董千里心意已决。 “《明报》兴于查先生之手,又有幸遇到了林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接掌,未来发展大有可期,以林先生识人之明,必然能够为《明报》再择良将,倘若将来《明报》事业更进一步,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行吧,反正董老退休也不急于一时,此时我们以后再议。” 林宥伦虽然勉强应下,但神色间却不免有几分萧索。 董千里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当然也没有忘了这次来的真正目的,只不过以他和林宥伦的关系,采访只会以聊天的形式展开。 “最近台湾媒体一直都在讨论边缘化的问题,林先生应该也有所耳闻吧?” “撇开政治方面的因素,实际上台湾从来都没有进入过主流,又何谈边缘化?” 林宥伦的一句反问,让董千里愣住了。 仔细想想,林宥伦说得确实有道理。 在政治方面,台湾历来都只是被美国当作是制衡大陆的一颗棋,而随着美关系的改善,台湾这颗棋的作用也越来越小;经济方面,随着大陆经济的迅猛崛起,作为昔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地位也跟着大不如前;而在化方面,台湾也无多少建树,特别是在影视娱乐方面,完全沦为了香港的陪衬。 在80年代初,台湾市场对香港电影曾经无比重要,但现在这种状况早就一去不复返,香港电影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相继打开市场,台湾市场地位大不如前,况且在亚洲还有大陆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潜力无穷的市场,就是进来讨论最热烈的《金陵十三钗》和《太平轮》的票房对决,大家谈到了大陆,谈到了日本,甚至谈到了北美,唯独没有考虑过台湾。 “林先生不看好台湾未来的发展?” “不是说不看好,而是台湾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同样的道理对香港也适用,不要总是用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来看待周边地区国家的变化,这种心态扭转不过来,以后只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那关于撤资的传闻…” “没有的事情,我只不过是将在tVbS的个人持股转成了以无线的名义持有,这是为了适应台湾当局规定外资持股份额的限制性规定而做的一些调整,与政治无关。” “关于撤资的话题,一开始是从《金陵十三钗》和《太平轮》的票房对决引出来的,不知道在林先生眼,这两部电影谁更有胜算?” “为什么一定要分出高下呢?” 林宥伦的回答果然别具一格,这一点倒是没有出乎董千里的预料。 没等董千里继续发问,林宥伦接着又说:“这段时间报纸上的讨论我都看了,但是都没有讨论到点上,为什么我要把这两部电影放在同一档期上映?都是我投资的电影,谁比谁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既然我都不在乎,大家这么关心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些…” “皇帝不急太监急?”董千里抢着说了一句。 林宥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这是你讲的,我可什么都没说。” “也就是说其实你不是很在乎这两部电影的票房结果?” “确实从一开始,我就不指望这两部电影会赚钱,只要能收回成本我就很满足了,甚至只要不亏太多都可以接受,但不是说我不重视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恰恰相反,我对这个结果非常的重视,当然关注点不在哪部电影票房更高,而是两部电影的拍摄模式、技术运用上,还有就是市场反应。” “也就是说这两部电影都是带有试验性质的。” “可以这么讲,如果大家可以接受这两部电影,也算是为华语大制作电影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