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黑照惊魂 (第3/3页)
呵呵地笑:"rou烂锅锅头,准备几把调羹,筷子挟不起用调羹舀着喝,营养更丰富。" 屠晋平吃饭喜欢清淡的口味,还戒了酒,上有所喜,世风盛焉,白云官场中的酒风收敛了不少。 屠晋平一看锅里炖的东西,喜上眉梢,带着一点夸张的神情说:"鹧鸪?嗯,不错。"欧成钧拿来屠晋平喜欢的饮料,小伍给在座的盛了汤。屠晋平喝了一小口,舒畅地叹了口气:"鹧鸪汤就是鲜。"间接地表扬秘书会办事。欧成钧和小伍面露得意之色。韩江林说:"鹧鸪算得上是白云的山珍了,经过屠书记大力倡导和引进,老百姓的餐桌上才多了一道鲜菜。" 欧成钧说:"鹧鸪四十多块钱一斤,相当于鸡价格的两倍,一般老百姓还喝不起鹧鸪汤。" 韩江林想起杨洪英的事情,问:"屠书记,聘用人员分流的事情,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屠晋平郑重地点点头:"民以食为天,百姓吃饭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我总是慎之又慎,不敢轻易下决心。" 韩江林知道屠晋平在这事上的态度,现在居然说出有违本心的话,心里十分诧异。当他看到在座的都竖起耳朵倾听时,忽然明白了,他需要向外人传达一个信息,即使县委万不得已下了分流的文件,他当书记的也是万不得已而为之,这样避免与此相关的利益人员把矛盾的焦点对准他。 王副书记不就成了牺牲品吗?韩江林在情感上是倾向于王朝武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政令不畅,已经是行政机关被诟病的地方。如果自己旗帜鲜明地支持王朝武,自然而然落入书记设置的陷阱里,成了机构改革的牺牲品。把事情想明白了之后,他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心说,看来杨老爷子的教导没有错,在官场中机关重重、处处陷阱,必须像林meimei进贾府一般,时时留意,处处小心为妙。 屠晋平趁机说了一通有关百姓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话。如果不明白屠晋平的为人,也许会被他的这一番花言巧语所迷惑,韩江林深知屠晋平的心机,对他的这一番口号,用了一个传统官场术语总结——口蜜腹剑。 不过,一般老百姓,只要听到好听的,谁管你心里怎么想?官员有怎样的心机,那是他自己的事,而他对公众的发言怎么说,势必影响到官员的政治生命。人们评价官员说,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自然是把住命脉、切中其要害了。 屠晋平说:"组织部也就分流的问题拿出一个方案。" "不是有两个方案了吗?" "那两个方案,一个的主题是要按文件办事,绝对按文件办事,许多人的生活便没有了着落。一个是暂缓执行文件,如果不按文件办事,又会挨上级批评,上面研究政策那帮家伙,没有想到百姓生活的难处,没有想到基层干部的苦处,从理论到理论,站着说话不腰疼。"屠晋平借机发了一通牢sao,这当然也是有意而为之。 在分流与不分流之间,其实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但受到孔老夫子中庸哲学教导的官员、中国的现实政治家,总想在磁场的两极之间,找出一个第三极,找出一条中间道路,实践证明,社会学上的中庸之道,更多地停留在哲学层面,或者存在于理想价值坐标之中。 韩江林悟到了屠晋平的手段,也广而告之,说:"吃饭是大问题,我认为,这个分流方案的重点和要点,应当着眼于保聘用人员的饭碗。" 屠晋平瞪大眼睛看着韩江林:"要保饭碗,也就谈不上分流了。"神情恨恨的,似乎在骂,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韩江林讪笑地将屠晋平一军,说:"书记教导,民以食为天。" 屠晋平这才笑了,忽然想起什么事,脸由晴转阴:"我们千辛万苦搞建设,可还是有人想拖后腿、拆墙脚。" "怎么回事?"书记突然生这么大的气,韩江林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欧成钧代屠晋平把农行不听从管理,把国家下拨的新增贷款全部划抵原来的欠贷,导致道路改造、经济林营造、兴修水利,还有农网改造,几乎所有的国家贷款都停止了。 做为一个堂堂的县委书记,屠晋平还没有享受过不被人放在眼里的待遇,他气愤地说:"他们什么钱都敢宰,还真以为是专门劫人钱财的绿林好汉了?" "应当以县委政府的名义出面找市支行的领导。" "找了,市行领导说下级行有任务,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不插手下级行的具体经营行为。" 韩江林心想,这点小事也难倒了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是故意装着深思熟虑的样子,没有急着说出来,主要是想给人一种老练沉稳的印象。官场中人,气质上以老练沉稳为要务。 见大家都没有想出好主意,他才慢条斯理地说:"不是没有钱吗?农网改造也顺便改造一下农行片区的管网,还有,农行前面的道路迟早要整修,晚修不如早修,在修整道路的时候,顺便叫自来水公司把水管修一修,那一片的住户说水管老化,时常漏水,修路的时候,农行门前的人员要分流到对面,不然,施工危险,不能拿百姓的生命开玩笑,叫施工队砌一堵墙,挡一挡过往行人…" 屠晋平眼睛发亮,嚼东西的速度停了下来,但他什么也没说。对于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何况以后需要做的事情,都是电力局和自来水公司以及建筑施工队的企业行为,以企业对企业,在外交上能够处于对等的地位。 欧志钧什么也不说,因为他不能夸韩江林,否则一个部长的主意居然高过书记,对夸部长的人,对韩部长自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他暗向韩江林投去敬佩的一瞥,然后不声不响地出去,在另一个房间逐一给电力局、自来水公司和城建施工队老总打电话。处理好这一切,欧成钧回来坐下,神秘地笑着说:"庙已经修好,只等香客来烧香拜佛了。" 屠晋平若无其事地问韩江林:"上次我回家,逛了一趟花市,南江的兰花在白云已经非常有名,可不可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韩江林说:"我们正在调研,条件成熟的话,想在民族风情节上,举办一个兰花展。" "这可是个好主意,能不能把南江的兰花展,先在白云的河滨展出,南江的分会场开幕,再移花南江?" "我们坚决落实书记的指示。"韩江林呵呵一笑,"南江的兰花品种好,价值高,只怕展出后不能移花南江,而是移花接木,被外地兰花爱好者购走,南江兰花展就没花可看了。" "南江青山秀水养美女,不看兰花看美女,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